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語文教育新思維



                                                          /文彬

國語文的範疇與內容相當廣泛,除了語體文還有文言文,然而現行的教育部審定版教材,乃依主題式分列的概念,將相同主題的文章放在一起,文章本身的呈現是以情意面的引導為主訴求,這樣並無不妥,甚至能借由古今的文章對比,釐清學習的真正本意與價值;但是中國文化浩瀚五千年,僅由情意面來擷取文章,而失卻了文學流變與文化意涵的本質,我想這會是孩子的一大損失。
若是能由文學發展史的脈絡來看,自文學的起源一直到明清、民國的文章,能有通徹的認識,孩子們通曉的是文學與時代、社會的關聯性,除了能瞭解文學作品在每一個朝代的創作背景與意涵,以及作者的生平與貢獻,同一個時間也能深入的瞭解我們的文化,藉由內化的方式來涵養孩子的生命體悟,我想遠遠比背誦一些作者、註釋來的重要許多。
文學的起源來自於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崇拜與挑戰,經由文字的創作與紀錄,演變成一種文學作品,這一切都取決於生活經驗,這跟「漢帝學習創新中心」教育思維的本質恰好相互印證,也就是「體驗式學習」。文學史語文課程的主軸除了文學作品的賞析,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思考,有了思考的能力,學習將會是自然而然的事兒。
藉由文學史與審定版教材的相互配合,重新釐定篇章順序,補充相同時代的內容選文,以朝代為經,文學作品為緯,勾勒出的是孩子對於文化的體認與認同,而不只是學科的知識與傳遞,進一步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透過文字的運用,以及資料的閱讀及擷取重點,配合螺旋式語文能力的增強模式,正是訓練孩子語文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一條河流


                                                                                            文/HELEN
 一條河流可以為人們帶來記憶可以是國家、民族、個人情感,更可以是串連兩地的人、商品、思念與沉積物。從流貫捷克布拉格的莫爾道河開始吧!




由著名的捷克國民作曲家塔那交響詩組曲《的祖國》(Mein Vaterland)的第二首<莫爾道河(沃爾塔瓦河)>Die Moldau),就是描繪該河的如畫景色。節奏中有行雲流水的感覺,更有暴風雨的宏偉及過後的恬靜。


再回到藍色多瑙河吧!藍色多瑙河(作品第314號)( op. 314)乃「圓舞曲之王」1866奧地利帝國普奧戰爭中慘敗,帝國首都維也納的民眾陷於沉悶的情緒之中。為了擺脫這種情緒,小約翰接受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指揮赫貝克的委託,創作一部「象徵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小約翰·特勞斯最負盛名的圓舞曲





                                                                   
這些作曲家給了河流不同生命與意義,是一種符號。情意的導入,對於河流可以抒發的想像和情感,可以是文學的,也可以是音樂的。當然也可以是自然和社會領域教學可以發揮的。我在漢帝的試作課程之感!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另類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等高線教學


                                                                                                   文/HELEN
「河流的V形等高線尖端高點指向上游,脊則是尖端指向低點。」

我想這是所有坊間教科書、參考書給的解讀要訣,學生也只要照單全收地背下來,但從何而來?
在教學時間少,教授內容多的情況下,只好以剖面圖稍加帶過,到頭來,學生其實不懂什麼是等高線?考完基測後,沒多久就還給老師了!

這樣的短視,其實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唯有透過實地的操作,這樣的知識才會長長久久。12年國教實施後,國中教育在追求分數的壓力減少的情況下,教學是否可以活潑、活化,讓孩子可以操作的課增加,不要又是講光抄了。

以下是在漢帝學習中心試作的等高線模型,別懷疑,就是用手,這麼容易的教具就可以學習等高線的原理喔!

            孩子認真地在手上繪描等高線。

用手握拳模擬完成後的等高線的模型,指間形成河谷,指背形成山脊,最高峰有三座山呢!


另類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十二年國教_可能出現的混亂


                                                                                                             文/琇雯
再來看如今的十二年國教教育會考變形為入學考試的後果,可能會如何的混亂:
一、假標準參照
根據教育部對教育會考的規劃:教育會考學生成績(表現等級)的劃分是將學生的表現與事先制訂的標準作比較後進行歸類。為評估會考結果,以過去基測考生之能力值模擬各科在難易適中組題計畫下之答題狀況,再依據學科專業判斷各等級切點之合理性及適當性。依照目前初步模擬結果,各科精熟的人數比例為10%-20%、基礎的人數比例為45%-60%,而待加強的人數比例為20%-35%。參加教育會考的學生其會考結果被劃分為「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級的依據是考生考試結果設定各級人數比例決定的。因此筆者稱它為假標準參照。我們去考駕照,會因為我是這群考駕照者中,成績落在最後的百分之二十所以就拿不到駕照嗎?不會。因為考駕照這一類的執照考,通常
是對照一個絕對的標準,交通規則85分、機械常識60分、路考70分,就能通過考試,取得駕照,跟別人表現無關。但教育部目前公告的教育會考,「標準」的參照來源是考生答對人數比例,是一個隨考生考試結果移動的標準,其實就是常模參照,不叫標準參照。取一個極端狀況來說,如果某屆考生,學力特差,所有人都只有上屆學生的一半學力,依照一般的標準參照,會有許多人通過不了這個會考,但依現公告的辦法,則仍然會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考生被列為精熟。這不是很不合理嗎?
二、權責不分
在上述的假標準參照之後,會怎麼樣呢?還不是可以升高中職五專?對!這就是問題所在。這樣的教育會考考過了之後,學生拿著「精熟」、「基礎」或「待加強」的評等,在免試、推甄及在地就學的制度下,再加上學生數少於學生招生數,基本上所有國中畢業生都會有學校可以就讀。然後呢?教育部所謂的
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四項:
一、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二、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三、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四、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目的一,尚未可知。
目的二,檢視學生學力是可能的,但確保學習品質就不一定了。不管國中畢業生考得如何,都畢業了,也都有學校可以升學了。
目的三,的確可以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但也僅止於供國中端老師建議考生往哪些學校申請的生涯輔導功能。
目的四,取得學生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的對象僅限高中職五專端。就是呢?不管學生學力表現如何,他自國中畢業了,讓學生學力表現如此的國中端不再有責任了。但接收各種成就等級學生入學的高中職五專端,得看著這個學力證明,進行配合學生能力的教學。

未來,很大的可能是,高中老師得就教於國中小老師相關國中小學能該如何教因為有許多學力屬於「待加強」的學生需要補強原本國中畢業就該具備的國中小基礎能力。


畢業會考用意在確保畢業學生基礎能力水準,一方面具有總結性評量的功能,能確保畢業的學生都具有國定的基礎學力水準;一方面具有診斷性評量的功能,找出基礎學力未臻標準的學生,以進行補救教學。是一個把每階段教育紮實做好的規劃。一旦扭曲成篩選學生用的升學考試,加上美其名為了降低壓力而籠統地劃分為三等級,各程度的學生很大可能會混雜出現在各高中職五專中,有老師開玩笑說:「以後高中也需要攜手計劃,說不定大學也得向教育部申請攜手計劃來補救學生學力。」

教育部對此政策之周延性實應再思考思考。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十二年國教_國教會考規劃 定位錯誤步步錯


                                                                                         文/琇雯
教育部為推動十二年國教將自民國103年起配合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筆者仔細研讀教育部官網公告之會考辦法。發現會考規劃,從定位就錯誤,誤把概念為國中畢業會考的標準參照考試,執行成供升學比序用的常模參照考試。從會考定位就混亂,導致後續配套一面混亂,完全失去國家政策該有的嚴謹與周全。

何以說國中教育會考原定位應為畢業會考,卻被執行成升學會考呢?
一、會考法源為國中成績評量辦法
教育部官網公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國中教育會考說明中開宗明義: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3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為瞭解及確保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會考是用來檢定國中畢業生的學力檢定機制,屬於國中階段的職責。與過去法源為「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招生辦法」,作為升學考試之用的國中基測明顯不同。

二、會考作用卻變成既要降底壓力又要維持競爭力的入學考試
緊接在上述說明的第二段,教育部話鋒一轉,這會考就成了入學考試了:「入學考試的變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而入學考試的變革必須在『降低壓力以活化學習』和『確保品質以維持競爭力』兩個目標之間求得平衡。教育會考將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改革過程中,扮演適度降低壓力和維持競爭力的角色。

或許這是會考辦法提出後,經各方折衝後的結果,兼顧各方需求增刪後的辦法,如果這樣的妥協、調整,對整體運作有好處,那倒無妨。不過,仔細來分析,這樣的定位不明使得後續執行策略一片混亂。何以言之?我們先假設這會考是定位成國中畢業會考的情況來看。

一、標準參照
國中小是國家的基礎教育,在基礎教育即將結束之前,進行一個標準參照的考試,以確定受教學生是不是具備基礎教育設定的基本能力,這是合理的。
就像我們上駕訓班能夠畢業,是我們通過了駕照考試,不論是筆試或路考,都通過了國家設定的標準,不管是低飛而過或滿分過關,就是通過了標準的門檻,才能取得駕照。我們若要「確保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國中教育會考就應該定位為國中畢業考試,而且是標準參照,只有通過與不通過兩級。通過了,取得畢業證書,申請高中職、五專的就學機會。不通過,國中端繼續為學生強化他的基本學力,直到每個正常智力的學生都具備基本學力,才能自國中畢業。

二、權責相符
畢業會考鑑定學生畢業前的基礎能力是否達到標準,學生想取得國中畢業資格,在國中小階段就必須付出努力;國中老師也必須對於學生為何無法通過畢業會考,想出對策,精進教學,改善他的教學效能。這樣的考試才能真正反饋到教學單位來,讓施教的單位負起責任來把學生的基本能力教出來。而不是像現行升學考試制度,永遠有一群學生被國中端放棄,不管學到多麼少的能力,時間到就畢業,國中學校與教師便無需再負責了。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成為孩子希望工程的靈魂工程師

                                                                                                 文/光莒

  2011年5月4日下午,我帶著歷經6天6夜黑潮壯遊的「孩子們」步入火車站前廣場,
看著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們,看著跋涉風霜歷經艱辛的孩子們,我激動的再次流下感動的淚水,握著阿力曼老師的佩刀,
我哽咽的說出我對孩子們的感謝與讚許:「親愛的孩子們,感謝你們這六天六夜的努力,整個黑潮壯遊的旅程中,我看到各位同學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勇敢的接受成長的洗禮,身為你們的老師,我心中感到無比的驕傲與幸福,謝謝你們讓我覺得做為一名教師是一件值得驕傲的志業,謝謝大家!」

  看著佇立人群外來接我的妻,我想她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會對教育如此「癡迷」。

 事實上,我是一個「流浪教師」,從體制內的公立高中流浪到體制外的補習班,再從體制外流浪到「類體制內」的公辦民營理念學校。
想起自己從初任教師的青澀、緊張,到成為一個知識的承載體、傳遞人,
更進一步透過對話與反思,與學習者、社會脈絡互為主體,一起「產出」、「建構」知識。這樣誤打誤撞的生命轉折,根本不是我人生原來的規劃。
 年輕時我與大多數傳統教育模式長大的人一樣,認為只要好好把書念好,就可以「出人頭地」、「出將入相」。一直到出社會後,才開始在職場學會「叛逆」,開始「挑戰」自己與社會體制。也才發現原來心中的那個「我」,其實懷抱著一些夢想,所以開始思索如何築夢踏實?

首先,我開始「出境」體制內與體制外。不管是在學校還是補習班,我看著我的同事們,為了方便自己的教學,於是採用固定的教學方式,將每一個孩子的時間填塞滿各式各樣的講義、習作與試卷,透過固定的模式來達成學生精熟固定課業的目標。所以我們造就了一群「考試機器」,卻不思考的「工程師」。孩子缺乏開闊的視野與胸襟,也缺乏對週遭事物的感受力。他們學習的是『死的知識』。

不同的年代,對教師的期望不盡相同。隨著我們執教的年資累進,當教學成為一份「固定的工作」之後,熱情、創意與自信,在一間間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學生臉孔之間消逝、模糊。我們似乎忘卻了當初自己的「一本初衷」。

 對一位迷失自我認同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尋求一份生命的自我貞定,一種教育的本質和對教育的堅持,一直是我生命中的兩難。2008年,40歲的我重拾書本進入研究所就讀,因為進行學術研究,所以接觸了「另類教育」學校,開啟了我對教育的新視野,也重新喚醒自己內心深處對教育的孺慕與想望。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這裡有一群富有理想的工作夥伴,願意燃燒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共鑄一種不同的教育典範,一種以感動澆灌出來的互動歷程。

這樣的歷程,是很多「圈內」朋友所沒有「看見」過的畫面(實際上再來這個學校前,我自己也沒看過)。


另類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科學研究社,正夯

                                                                              文/光莒
「找了兩天,還沒找到?」俊傑與毅霖略顯失望的來「投訴」。
 因為他們兩個昨天早上剛做好的水火箭第一次試射,就因為飛得太遠而不見了(飛過台大籃球場後的圍籬)。

「老師,我的竹炭薰好了,有沒有烤肉香?」
「哇!我的曼陀珠加可樂噴到二公尺高了」
 「老師,我如果將可樂改為芬達可以嗎?」
「老師……」「老師……」賣夠叫了,老師肯定會一個頭兩個大,
嘿嘿,你錯了!
這裡是漢帝,而且是科學研究社,
我們有兩個老師同時為一群創意無限,熱情有勁的小科學家服務,
 所以,「頭」雖然還是很大,不過是「搞頭」很大。

科學研究社在漢帝已經有一點歷史了。
不過學生對於「玩科學」這件事始終有他的堅持,
 自然領域的老師們也相信David Kold(1984)的觀點:
「對我講述,我會忘記;示範呈現給我看,我可能會記得;
    讓我身歷其境地融入,我將會理解。」
因此,長久以來都以杜威「做中學」的哲學作為科學研究社這門課開課的中心思想,將學習這件事還給孩子,讓孩子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胃口自己長大,

身為漢帝的老師,要做的工作只是一位學習的陪伴者和諮詢者。 

作為一個陪伴者,我們與孩子一起分享他的研究計劃,發展他自己的實驗構想。
而作為一位諮詢者,我們協助孩子從「嘗試錯誤」中,去發現科學的原理或知識。
 也協助孩子加深加廣他的「科學經驗」。
「玩科學」常能激發孩子的潛能與創意。
看著孩子一頭鑽進實驗的專注,你會覺得當一個漢帝老師是很幸福的事。 

從Lynn老師的手上接手科學研究社,只是因為想要嘗試那種幸福的滋味!
並且讓孩子擁有這個實踐創意的課程。
不過孩子們點燃的科學種子卻方興未艾,
我與Joey老師,忙在攝影,對話與找問題。
下星期的水火箭大賽,蓄勢待發,

 科學研究正夯,你,還猶豫甚麼?

科學營隊: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advanture.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國語文之樂  作為起點


                                文/琇雯
嘗觀受派前往各語文教室觀察語文課程,得以從授課老師忙著在腦中思索接下來的課程進行內容中抽離,從容地看到學生在課堂進行中所聽、所思、所見、所感、所悟、所行、所存。
我在低年級的古文字教學中,看到學生們個個興奮地回應老師張貼出來的甲骨文或金文字,因為老師正引導孩子們對這些字自由地想像與回應:「春」天長了很多草,還有花苞;「夏」是一個很凶的人;「秋」畫著一隻蝗蟲;「冬」像櫻桃,也像耳機。圖像化的中國古文字,與低年級學童天馬行空的腦袋瓜對上了頻道。
此一同時,我也在國中的語文課堂中觀課。但場面的積極與參與度顯然有差別。即便老師談是怪誕有餘的魏晉志怪小說選文,以及活潑輕快的北朝樂府木蘭詩,大約只有一半的學生表現出積極參與,雖然全班都能配合老師的要求抄寫課堂筆記,但細細思索體會學生所學所得,應不及低年級古文字學班級的一半。我思忖著在老師精采豐富的講說下,我這個學過再學的大人仍對這國文課上得興味盎然,何以這群初學的國中生反倒不那麼熱衷呢?
從低年級的文字學課程,想起多年前任教的五六年級語文融入自然的課程中,語文選文是精心挑選有趣、符合學生程度,又契合自然主題的各類文體的短文,但學生們一片興趣索然,令人滿心挫折。獨獨對安排在其中的尋找立中心、對襯字、囗型字、上大下小、右大左小等文字遊戲時,全班才都玩到要吵起來。
然而,教學總不能老停留在文字遊戲,只讓孩子們認識字形吧?《紅樓夢》那群十二三歲的青少年,可完全沒停留在文字字形遊戲,他們很是享受開辦詩社即興吟詩作詞的趣味呢。
大師級的國學長輩們更是窮其一生都沉醉在國學的吟詠思索中啊~
這中間的關鍵是什麼呢?這各年齡層會喜愛國語文的共通點是什麼呢?樂趣。是啦!就是樂趣。低年級的孩子,從玩耍字形的詰詘波磔,感受到想像的樂趣;大觀園裏的青少年們在遣詞用字上感受到國語文的樂趣;有了人生體驗的成人們,體悟國學思想的貼近人生,不覺深歎國學的精奧巧妙,亦享受到體解大道的樂趣。於是,以樂趣為取向,配合學生發展,設計符應國中小學生能力與興趣的國語文教學設計,就成了我夢想著要在國語文教學現場實踐的方向。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這合理嗎?--思考模式的轉換

文:Lynn
 教學現場中,以前我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J:這是什麼意思?它在問什麼?
S:咦?我猜猜看。似乎要我們把數字填上去吧。
J:可以重複嗎?
S:應該不行吧。它要我們填入九個數字,又剛好有九個空格。
P:吼,拜託,題目寫得很清楚啊~
J+S:....
------------------------
有時候,我喜歡把問題先拋給孩子,不做過多的說明與解釋,像J孩子的反應會此起彼落。若是我給的問題型式較『另類』,那就更熱鬧了。
這時候,我會保持微笑(是有點詭異的)並且搖頭不作答,示意孩子自己先試著處理疑慮或是小組討論。
接下來,很有趣的現象會發生:S孩子聲音,可以讓思路膠著的J同學有些轉換;P同學的反應會讓原先在做討論的小組同學『驚嘆』。
學習,是需要等待的。
探索式學習,讓孩子享受思考、並且彼此觀摩思路運作的差異性,進而修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場景:課後學習--邏輯教室
素材:數字填圖板(教師已設計好的)
孩子的對話:
(場一)


師:3除以2會整除嗎?合理嗎?
P:老師,不是這樣的。5加3等於8,8除以2就等於4。
(在一旁的J已等不及要說話了)
J:先乘除後加減,你忘囉。
P:嘻,我怎麼給忘了。
(老師想,應該是問題的形式換了,就連結困難了。)
(又進入思考狀態)

(場二)



參與課後學習的邏輯教室已經3次的S同學,漸漸學習到如何有條理的整理自己的思路,並且運用工具。
勇敢嘗試『大膽假設』,讓思考更順暢。
(因為,不會被『想不通』而導致思路停滯)
這是S今天開心的給老師的回饋。
我看到:
有了美好的學習經驗,孩子的笑容是燦爛且有自信的。


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在山逕間實踐的教育

                                                                                                                                         
                                                                                                  文/李光莒

   親愛的姐姐,經過一夜的「激烈意見表述」之後,我們又背起了行囊,走進了各自的角落,扮演自己的另一個角色---教師與學生。所不同的是,你走入一個傳統(主流)學校,而你妹妹則走入「另類學校」。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大老遠把小孩送來「另類學校」?為什麼要跑到這樣一個鄉下學校來服務?靜夜沉思,我也往往必須自問一下,我究竟要追求的是一個甚麼樣的教育?

我一直相信辦教育,教師首先得把自己當成一個人,也把受教育的孩子當成一個人,然後大家才能相互平等、自由地「學習」,因為孩子的發展及成長,你不可能把什麼價值灌輸在他內心,教師和孩子都應該謙虛地注視激盪出來的火花(程延平,2009)。

   這是創辦全人學校的程延平在《沒有圍牆的學校》一書中的一段話,也是我願意在「有點資深的年齡」,仍然願意來到這所體制外學校,學習成為一個「人師」的動機之一。我一直以為教育的本質,本來就應該以兒童為學習中心,就像杜威在 The child and curriculum 一書中對兒童中心主義所陳述的:「兒童是起點,是中心,是終鵠。兒童發展與兒童生長就是理想(Dewey,1956)。」

拜讀薛曉華教授的--〈尋覓後山海芋的春天--一個家長參與田園小學中與批判教育學及另類教育的對話〉後,更加堅定對自己選擇教育作為終身職志的不悔抉擇。想起自己從初任教師的青澀、緊張,到成為一個知識的承載體、傳遞人,更進一步透過對話與反思,與學習者、社會脈絡互為主體,一起「產出」、「建構」知識。這一路跌跌撞撞,甚是顛躓,不想竟也耗去我十多年寒暑。

   我常思考,一個人若離開了自己的土地,就會像失根的蘭花般,失去了生存的意義與價值。作為一個課程的研究者,若不能將課程落實於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塊土地,那這個課程將失去養分與信念。念研究所前,感覺自己只是一顆轉動不息的陀螺,不停歇的在職場與生活中煎熬著每個不知名的日子。理想是一種酵素,卻只沉澱在內心深處。

   年輕時,也與現在在教室中大部分學生一般,面對自己茫茫大海似的未來,不知將來究竟要作什麼?不過,理想的酵素,在適度的環境催化下會發生反應。檢視自己,一路走來,由求學、服兵役、工作到走進婚姻,似乎我與所有的「凡人」並無二幟。然而,心中的那個「我」,卻開始思索,像柏拉圖一樣,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做什麼?」「什麼是我要的人生?」而這使我走向一條,從沒有想過的生命岔路

   就讀研究所後,才發現原來心目中那個理想的教育模式,被稱為「另類教育」(其實我更願意用「理念學校」這樣的語詞,來代表我心目中的學校)。但是自己對於這個名詞一直有很大的意見,因為依照另類教育的理念、哲學或是教育方式,它不就恰好是符合教育本質的教育原理與教育方式。

   稼軒說:「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本來存在,卻還向外求「我」,真傻!因此,除了正式的課程,我喜歡在潛在課程中,放入情意與人文的部分,我喜歡與學生們分享我收集的文章,戲劇或音樂。我喜歡將自然課與藝術人文作結合。尤其是環境保育與地方人文的結合,常會使我把課程「玩」的很愉快。

   親愛的孩子,我確實「偏心」了,我無法用原來在傳統學校的「教學」(升學)觀點,在原來的工作岡位上,繼續製造「考試機器」!就像大多數的批判教育學者所認為的一樣:

許多教師對學生的觀點會不自覺地掉入一種「自由派的憐憫」形式,他們會對學生抱持著同情與熱忱,朝向「彌補」這些社會受害者的不足。因為教師會覺得自己擁有的是「比較強勢和優越的文化」,認為自己可以滲透,並且為那些被剝奪的學生創造意義、創造希望和創造他們的形狀(薛曉華,2008)。

   McLaren1998)甚至說,老師的教學方法,只是中產階級的流行觀加上一點「人文主義的調味料」。這對於一個自詡為「左派」的小資產階級(同時「兼職」於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我」,無異是當頭棒喝!

我相信我和大部分教師的「愛心」是充分陷入了「自由派的憐憫」,我們深信「跟上課業」對這些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我也非常清楚這些中產階級兒童學齡前階段非常熟悉的文化資本。但是,一味地彌補,真是為他們好嗎(薛曉華,2008)?

   同樣的質疑,一樣困擾著我。

   我選擇帶你妹妹到這樣一個鄉下學校,其實是企圖重新燃起自己對教育的熱情與渴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有一群富有理想的工作夥伴,跟你「把拔」一樣,願意燃燒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共鑄一種不同的教育典範,一種以感動澆灌出來的互動歷程。這樣的歷程,是很多你「把拔」的「圈內」朋友所沒有「看見」過的畫面(實際上在來這個學校前,我自己也沒看過)。我發現自己有一個「天賦」,就是可以幫助別人「看見」自己的天賦。所以我選擇從「山徑」來實踐自己的理想,在你段考前帶一群孩子在黑潮流浪,在大山大海與這片土地的人情味中踩踏,然後分享彼此的感動。

因為我相信,LockeRousseauDewey以孩子(孩子的生活經驗)為中心的教育哲學,能夠為我們重新開拓了新的教育視野。透過「作中學」,將學習經驗不斷地重組與深化。而「體驗學習」即是建基此一理念的教育實踐。正如David Kold1984年所提出的觀點:「對我講述,我會忘記;示範呈現給我看,我可能會記得;讓我身歷其境地融入,我將會理解

   我不相信可以把什麼價值或知識灌輸在一個不願學習的孩子內心。因為這個孩子的「靈魂」必須透過自己身歷其境的與其他「靈魂」交流,才有機會為自己耙梳出自己的「意義」,所以昨夜的「激烈意見表述」,我看見了一個願意「找尋自己生命意義」的靈魂,作為一個「把拔」是很受感動的!也感謝你願意繼續讓「把拔」化為石橋,繼續守候這些與我相遇的年輕生命,陪他們一起找到生命的意義,「把拔」謝謝你!

後記:就讀北市一般國中的長女今年升上九年級,面臨基測壓力而與我們夫妻「激烈表述自己不同的意見」,觸發這一篇文章的產出,也與各位教育大家庭的家人們分享一點自己對教育的淺薄看法,望勿見笑。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勇往直前的魔法車

                                                                                                文/Joey Liaw
科學魔法車,可以說是一套簡單的機器人學習套件,
透過組合,孩子可以將邏輯思維放進去,也可以學到電學的基本概念,
進階的還可以學到如何用電腦程式控制一部車子的移動,
對孩子來說,這是再有趣不過的了!
                                                                                 



體驗學習、暑期營隊等你來: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浮沉子會旋轉?

                               文/Joey Liaw
看過浮沈子的實驗嗎?
對了,就是那個用個吸管放在寶特瓶中,模擬潛水挺的遊戲!

你有想過浮沈子竟然會旋轉哩!
這是Chad的新把戲,各位看倌不妨研究研究!
                                                                                       



科學營隊別錯過: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鹽的結晶

                                                                             文/Joey Liaw



都說鹽巴的結晶是正立方體,

但是你看過嗎?



買回來的精鹽,據說是鹽巴的結晶,

但是體型太小,肉眼實在試看不清楚!
但這真的是鹽巴的結晶嗎?

這學期課程講到飽和溶液,
Vito很想搞清楚何謂飽和溶液,
那過飽和又會怎樣?

於是我們先用熱水調了一杯熱鹽水,
鹽巴記得多放一些,要多到你怎麼攪拌,水裡都還是有一些溶不掉的鹽巴。
接著將上面澄清的鹽水,倒到另一個杯子中,
嗯,然後你要等個幾天,
等水慢慢蒸發,
你就可以發現水中長出清澈透明的「寶石」,
那是非常漂亮的正立方體,
當然,隨著時間的不同,
寶石的高度會有些許的不同,
但是那只是長晶的多寡影響!

      



現在,我們想看看糖的結晶,

請各位拭目以待吧!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原子結構球vs樂高積木



                                                                                                     文/ Lynn
最近帶著孩子探討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及原子間的排列組合。
一如往常的,我會帶著原子結構球到課堂上,先讓孩子與它培養一點『感情』,
接下來開始『拼拼湊湊』、『排列組合』,

孩子說:『老師,我覺得好像在玩樂高積木喔!』
可不是?

也因為無數種排列組合的可能,
使得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多到難以計數。
原子結構球的孔洞已經被設定好了,
孩子們觀察到這個現象,連忙開始翻找其他原子,是否有什麼不同?

接下來,
我就有機會談談『鍵結』這個話題了。
教學,原本就應該以孩子為主體。
老師得先清楚自己的教學脈絡,
然後,
在教學現場上,
察覺孩子的學習反應,當孩子用一種好奇的語氣拋出問題時,就在這最適切的時候,老師可以端出科學議題,與孩子探討科學的深沉學理,這是一種敏感度。


排列組合、尋找規律、分類,透過原子結構的操作,孩子不斷建構這些能力。



在化學課堂中,許多的話題與科學素養,我們會透過不斷的提問、觀察、疑惑過程中,不經意的慢慢建構起來。

科學暑期營隊: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advanture.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課後學習也可以天馬行空?

文/Lynn
我喜歡邏輯遊戲,更愛帶著孩子『胡思亂想』,大膽的『假設』。
今天的邏輯教室,有點好玩。

場景:邏輯遊戲室
主角:G4、G8混齡(這個G4小孩是突然加進來的)
主題:等差數列、邏輯問題
素材:月曆、邏輯文字題


教學現場:
Lynn帶著孩子觀察月曆上數字的關係,然後請孩子任意找一列數字,連續三個數字相加,告訴Lynn結果。Lynn可以很快的說出孩子所設定的三個數字。
兩次演示下來,有孩子已經『感覺』到『原理』了。
其實,學生運用了直覺,先做了猜測、修正,找到了規律性,心裡自然開心。接下來,Lynn請孩子試著說說看『到底是幸運蒙到的,還是能說出的道理來?』。
孩子各有自己的一套論述,且不論是否合理,孩子是願意思考、以及天馬行空的自圓其說,這是很珍貴的。
接著,Lynn請孩子自己編出一套數字規律,有人畫5*4、有人畫11*4、也有孩子畫9*4,然後填上自己設定的數字(即等差數列)。兩兩一組,互相挑戰對方的數字。
現場中幾個有趣的現象:
觀察孩子在編序等差數列的過程中,是相當用心良苦的。有人會運用不常用的質數(比方說:7、23、…)當公差;有人會挑戰大數字(當然,自己後來也嘗到苦頭了)。
另外,孩子除了運用直行三個數字之外,也會挑戰橫列、對角線三個數字來互猜,當然,其中的規律也得自己找囉。
這是G4小臻經過幾次修正後的數字盤。
(公差3,5*4數字盤)


過程中,
孩子自己不斷檢視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意義、也一次一次檢核自己的直覺感是否合理。當然,『等差數列』及『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及相關術語在不露痕跡之中,傳達出去…
能天馬行空的命題,誰會不愛玩玩看?


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代工產業下的教育


台灣二十多年來受代工產業效率至上的影響甚鉅,
就連教育體系也不例外,
而填鴨式教育與齊頭式平等,無視學生的程度差異,
在短時間內填塞最大量的制式化的教學內容,
不管學生是否能夠吸收。
「學會你幸,學不會你命」,
假平等之名,行物競天擇之實的教育方式。
現在學生最大的問題在於被動接受,而非主動創造。
標準化、規格化、統一化成為教學主流,
徹底抹煞了孩子的學習樂趣,
更可悲的是,
代工思維只能教出缺乏「學習力」、「主動力」與「創造力」的「人柴」。

精彩的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熱情推薦_今夏強檔營隊!



我們來自不同的教育體制,
理解教育系統的優勢與不足。
透過跨領域與專業的激盪,
我們想要補足當前教育系統的最後一塊拼圖,
因夢想而結合,因理念而壯大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因此而產生!


少年小樹成長營、少年小樹海外成長營熱烈招生中!

相關暑期營隊資訊請點選下方網址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學習是一種懲罰?



學校中,六年二班。學生彷彿聚精會神的上課。是的,彷彿。仔細觀察,有些孩子低頭在課本上塗鴉,有些孩子偷偷看著窗外的操場,有些孩子散著瞳孔望著黑板。二十幾個孩子,不約而同露出無聊的表情

巷子裡,公寓二樓。外文系高材生正向國二女孩解釋過去式與過去完成式的差異。從小喜歡英文的他,無法理解眼前的女孩為什麼彷彿看到邪惡的外星語,臉上充滿不安與恐懼

市中心,補習班裡。牆上貼滿前三志願的榜單,教室裡擠滿了學生。講師賣力的對好學生傳授數學解題技巧,好學生半年後有機會出現在牆上榜單,成就他的名師光環,他似乎遺忘了角落裡某些孩子的迷惘神情

不同場景、不同個性、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卻有著相似的表情。他們彷彿被判有罪,囚禁在校排名的牢籠裡。他們被剝奪了學習樂趣,他們的天賦能力被壓抑,他們甚至無法擁有學習的自由意志。對他們而言,學習似乎是一種懲罰,一種暗示他們不配思考的烙印...


讓孩子快樂學習的課後學習天堂: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身體記住的,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學習,是一種從無到有、
從陌生到熟悉的成長過程,
一個理想的學習過程
是讓孩子在跨境的學習空間中
藉由豐富的生活與人文與素材
透過密切的人際互動與感官體驗
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習
因為,身體記住的,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