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Minulla on uusi ystävä.  I have a new friend. 我交了一個新朋友


Minulla on uusi ystävä.  I have a new friend. 我交了一個新朋友。/SHERRY
這間位於EspooE1小學,幫外來移民的學生,做了很多銜接和預備的工作,學校有一個班級,是專門為外來移民家庭的孩子所開設的。這個班級學生的共通點是母語都不是芬蘭語,可想而知,如何讓這些孩子的芬蘭語達到可以和人溝通的程度,成了一個重點的教學目標。對於我一個英文老師而言,這樣的課堂setting再適合觀摩也不過了。教室中坐著八位因為家庭移民的關係來到芬蘭的小朋友,他們的老師告訴我,這些孩子都將在下一個學期升到一年級的班級,和一般母語為芬蘭語的一年級生共同上一些共同科目的課,如數學課、自然課、語文課……等等。
一想到這樣的一個班級能夠讓我學習的面向,將多到不勝枚舉,就更聚精會神起來。這個班級裡有一位正式教師和一位助理老師,共同合作帶領一個班級,早上進入教室後,導師以課本裡的圖片進行story telling。老師說完一小段故事後,再從圖片中去發想一些問題,詢問班上的同學,並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從孩子一進教室後,兩位老師所使用的語言就只有芬蘭語,同時老師會使用一些圖片去輔佐她所講的故事。當老師在教授學生數字的說法時,也會以大量的教具去給孩子數一數,說一說。課程的最後老師邀請我們幾位觀察者和孩子,一起手牽手唱了一首芬蘭童謠,孩子們的笑容深深烙印在我心中,為這堂課畫下完美的句點。

芬蘭老師使用一個全芬蘭語的環境,讓學生浸潤在whole Finnish的語言中,課堂中結合了故事教學、任務導向式教學 、實物教學,也滿足了young learner對於觸覺的需求。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是有樂趣的。課堂上孩子有些時候還沒準備好以芬蘭語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也會耐心的等待並繼續鼓勵孩子用芬蘭語說出回答。
在教室裡,我也試著用英語和這些小小孩們比手劃腳,和他們介紹我自己。這些小小孩張著大眼睛,硬擠出幾個簡單的英文單字努力和我互動,其中一個小男生興奮的跑去和導師說:「Minulla on uusi ystävä.」老師笑著為我解釋,小朋友開心地告訴她:「今天他很開心,他交了一個新朋友。」接著,小男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笑容,和我揮手道別。
我想這堂課中最讓我感動的,並不是這位芬蘭導師,清楚並明確的教學步驟,又或者完全使用芬蘭語授課,又或者清楚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程度,依照班上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和young learner的學習需求,去靈活運用在課堂中。而是班上孩子面對不熟悉的語言和陌生的外國人時,能夠大方的介紹自己,即使不會英語也願意嘗試去溝通,這就是我們在上英文課時,最想要給予學生的一項帶著走的能力。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數學教學的本質


數學教學的本質/陳怡靜
在芬蘭的國中小的數學教育中,並不特別追求華麗、困難的題目。每堂課一開始紥實的複習,再接續新單元的思考與說明,作業是相似題型的練習。看似樸實無華,其實裡面暗藏玄機。在每個新單元主題引入時,並不是端看課本就可以一目瞭然的。老師提供充分的時間與機會,讓學生發表、討論,這過程最重要的是,老師要很清楚課程架構與核心目標。如何將孩子的發想聚焦回要談的概念,但又不失討論的樂趣,並且營造班級中人與人互相尊重,溝通的氛圍。每天的潛移默化,讓學生愛思考、敢提問、樂嘗試,足見教師專業的重要性。在現今的臺灣,學生常常學得不到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芬蘭的教材、教具設計得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操作的教師,教師才是教學的主體,知道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階段該給什麼。我們常說,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沒錯,是「學習」的主體。學校中真正專業,有能力判斷的,還是老師。
有些理念學校中常說,孩子不想學可以不學。這樣似是而非的論調,通常能吸引某些不同思想家長,在此姑且稱之為理念型家長。但這些理念型家長可曾為孩子想過?等孩子想學時,有沒有適當的環境資源與教育配套,能提供孩子學習?孩子為什麼不想學?會不會只是一時的困難,而退卻了呢?身為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在服務的學校中看了太多,基礎工具能力沒具備,未來在學習應用學科,及知識應用上,真的會產生很大的困難。
其中,最大的落差,會是孩子對學習的認知與自信,已經在坑坑洞洞、學學退退的過程中,消磨殆盡。而這也是理念型家長最常忽略的思考點。理念型家長以為給了孩子不同的教育,未考慮完善的配套前,往往弄巧成拙。當然,這當中也有稍微成功的個案,但也只是鳳毛麟角,萬中選一,實在不能以偏概全,扭曲了孩子應有的學習脈絡。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最大的損失,並不單是學科的學習,而是人格的養成。有些孩子學會逃避,不負責任,直到要離開學校,才驚覺自己的不足,甚至自此放棄。在在都說明,芬蘭教育值得借鏡,學習必須按部就班。但並不是「東施效顰」,要考慮國情與配套,才不會好意做壞事。
另一個看過芬蘭數學教育後的體會是,國小師資進行包班教學,在芬蘭與臺灣皆然。好處是幼小的學生,在同一個老師指導下,能縮短師生磨合期,加速學生穩定下來。但缺點是,國小師資培訓過程,重視通才教育,但事實上,每位老師專精領域不同,很難每個領域都很厲害,尤其數學與國語能力,常常是魚與熊掌,難以得兼。偏偏這兩科又是國小階段,最重要的兩門工具學科。
一個解決的配套是,芬蘭E1小學採用了,我所帶領的班群也實施若干年,那就是將各專長的老師合併成一個班群。班群內每位老師都各有二至三種專長領域教學能力,老師間可以專長互補,分工合作,集思廣義,共同經營班群內的各科教學。進一步說明,班群老師間的協同,可以是分工,數學交給數學專長老師來教,國語交給國文專長老師來教;也可以是合作,國文老師教數學之前先就教於數學專長老師,吸取其教學經驗,提升數學教學能力。組成班群,一樣可以很快讓師生磨合完成,學習穩定下來。班群的運作,還能發揮跨學科統整的好處,可以共同推動班群的主題統整課程,發揮老師更多專長,也讓學生與更多友伴合作。班群還可以免除包班制最為人詬病的,學生分班前得先去拜拜,求神保祐分到一個好老師的班。班群制,能讓學生,面對固定的一群老師,而不是單一的一個老師。

*數學學習法:MATH
這趟芬蘭行,讓我重新思考這十五年的數學教學、這數十年的數學接觸,對於數學學習方法我做了一些昇華與整理。
基礎工具能力學習中,數學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科,它有著非常清晰的學習架構。中國數學家華羅庚認為,要打好數學基礎有兩個必經過程:先學習、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練「由厚到薄」。以此精神,來搭配數學學習的四個重點,一起說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