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教育是什麼?

                                                                                              文/琇雯

「恐懼就像毒品的入門款,一開始允許它,隨之而來必是更大的恐懼。」~網球名將阿格西~

初學步的孩子,第一次跌倒了,他的第一反應是轉頭看看媽媽──他想知道他該如何反應。
象媽的反應,會是驚慌失措,孩子學會了這個時候要恐懼,他會立刻大哭,象媽會立刻跑到孩子身邊抱起孩子,惜惜,別哭,都是地板不好,打打。從此以後,每一次跌倒連結的就是恐懼情緒,連結的就是大哭反應,歸結的責任是別人的錯,需要媽媽的保護。
虎媽的反應,可能是一旁看著孩子,要他自己站起來。然後是一篇大道理,管他現在還聽不懂什麼話語,孩子漸漸習慣了,被要求的口氣,被安排的生活。
良媽的反應,會是氣定神閒,因為她知道孩子重心低,身子骨軟,孩子只會軟著陸,不會傷著的。輕輕地鼓勵孩子沒有關係,再站起來就好了,如果孩子身邊沒有東西可以讓他扶著站起來,那媽媽就伸手讓孩子扶著,用自己的力量再站起來。孩子學會的是,這是一件小事,再站起來就好了。孩子克服了心中恐懼的小苗。

每一個恐懼的克服都是成長的一層階梯。

而每一個成長都強化了下一次面對恐懼的信心。

教育是什麼?教會人怎麼面對困難,找到行動方案,克服它。

一如樹木在四時日月交替,一寒一熱、一陰一陽中茁壯;人生的淬鍊也是在這一一敗一過、一難一克的過程中淬鍊出生命的燦爛。

好的媽媽知道如何鼓勵孩子站起來,培養出自己的力量前進。 
好的老師知道孩子將面對的學習難關,指導他方法,解決困難,繼續向前。
然後,孩子就會發現解決困難的快樂,看到自己又進前一步的快樂,這才是快樂學習的真諦。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誰在種草莓?

                                                                                                     
                                                                                                  文/Joey Liaw
姊夫傳來一篇文章,主旨是:我不要這樣的孩子,原文的標題是:牽掛草莓族--你不會永遠十七歲,上網找了他的原文,連結如下,請參考!
你不會永遠十七歲 (http://www.mdnkids.com/carol/index8.shtml)

其實報章媒體常戲稱這一代七年級生為草莓族,但是我們卻很少問問:「究竟這群草莓族,是如何產生的」。

成吉思汗二十幾歲時,就已經成為草原上的主宰;康熙皇帝在二十幾歲不也將鰲拜、吳三桂等人殺掉,而成為一個真正的君王。再看看我們父母親那一輩三、四年級的人,甚至到我們這一代五年級的世代,雖然大部分的人也不能和成吉思汗或是康熙相比,但大部分的人都必需經歷白手起家,或是早早就踏出家庭,以追求自己的成長,也正是如此,這二個世代的年青人,都比較有抗壓的能力。

這主要是因為環境的必然性,由於這兩代的人,都面臨一個物資條件不夠好的環境,因此大多必須早早就離開家庭,去為自己或是下一代謀求生計,也因此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面臨了生活的壓力,逼的他們不得不學習,不得不成長。

然而當六年級或是七年級生降臨的時候,大體上生活條件都比過去好,再加上孩子的數量比較少,因此父母親對孩子的『照顧』就開始多了起來,然而這樣的『照顧』卻也是這群草莓族的養分,由於大多數的父母親都忙於工作,也因此認定給予孩子物質生活上的享受,可視為一種彌補的作法,再加上教育制度的調整,使得大部分人都有一種錯覺,以為唯有學校的『成績』突出,未來才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成就,於是乎這些孩子就只要好好讀書,然後就可以像父母要求一些額外的物資,然後這些草莓就種出來了。

前些日子也曾和一個朋友聊到他的小孩,他兩個小孩都在讀私立大學,也都在外租房子,每個月的生活開銷頗大,每學期的學費也驚人,朋友說他曾希望孩子去打工,但是孩子反駁打工沒法好好讀書,於是日子就這樣的過,朋友說他心想的就是何時他們可以自大學畢業,然後他就可以了去這樣的生活壓力,然而就我對那兩所大學的看法,卻是即使由那裡『高分』的學成畢業,大概也找不到什麼好的工作吧!

這到底是哪裡錯了?

難道是這些孩子一開始就不想要自己負起自己生活的責任嗎?

前些時候,我向另一些朋友笑稱現在的教育是『減法教育』,因為他把孩子教笨了,讓孩子失去獨自生活的能力了,而我們這些家長就是幫兇,所以不要再說這些新世代的孩子是『草莓族』了,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種出來的!

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做自己



                                                                                  文/Joey Liaw
和一位新老師談到即將來學校的想法,
這位老師說,他將以「修行」的概念進來。

感覺上「修行」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但是我覺得從事教育這件事情似乎不能用「修行」來說明,
不是有句話說:「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
提醒這位新老師,應該用「for fun」的概念來學校,
找樂子的另一個說法就是「做自己」,
當一個老師能夠快樂的做自己時,
那麼跟著他在一起學習的孩子,
不也就可以感受到、學習到那種「快樂做自己」的樂趣,
這,也就是榜樣!

當然,
擔任一位老師,
接納孩子的行為、同理孩子的想法,
那是基本的素養,
也就是「愛」的表現!

如果一個學校可以擁有許多充滿愛、隨時都可以自在的展現自己的老師,
那麼這就應該是一所「理想中的學校」了!

而衡量這個學校的指標應該只有一種,
那就是「快樂」!


孩子在這個學校快樂嗎?
老師在這個學校快樂嗎?

不一樣的課後學習:
http://hanzi.biz/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推動學習革命!



肯‧羅賓森爵士:「推動學習革命!」



                                                                                      漢帝學新創新中心                               

學校教育扼殺創意嗎?

肯‧羅賓森爵士:「學校教育扼殺創意嗎?」



     
另類的創意課後學習: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豪氣與冒險

文/Joey Liaw

記得國中時候,聽老師說歷史故事,講到一次秦始皇出巡的過程,整個出巡隊伍代表著始皇帝的氣勢,因此人數眾多而壯盛,也顯出皇帝統一全中國的偉大。
劉邦看到之後說:男子漢當如是也!
項羽則說:吾將取而代之。

聽過這個故事之後,我那時候的心,恨不得飛到那個時代,大喊一聲:還有我哩!

大學畢業時,在畢業紀念冊上我留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我相信我們這一代將會在軍中,貢獻出不一樣的世代!

在我退伍之前,我相信我們的確做到了,在我們這一期同學的努力之下,所到之處大部分的同僚與長官,多會對我們豎起拇指,說一聲「讚!」

今天,我看到新一期商業周刊的社論:「台灣人沒豪氣!?」而幾個月以前,商業周刊也曾經介耶穌會的領導學,他們培養領導人的四個要項:自覺、才智、愛心、豪氣,簡單的說,如果我們真的失去了豪氣,那我們是不是就不再具有領導者的能力了?

於是我們要問,什麼是豪氣?如何才能具有豪氣?

我認為豪氣就是「膽量」、就是「魄力」、就是「英雄氣慨」,難道說我們越來越沒有膽量了?我們越來越不想或是不敢去挑戰我們過去以為很難的事情了?

前些日子和一位朋友聊到台灣的戶外生活,朋友很感慨的說,我們有那麼豐富的山川景色,我們又是個四面環海的國家,結果我們的登山人口或是衝浪人口,卻是不成比例的少,談到一些戶外的活動,大部分的人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活動是很危險的,也儘可能的不讓孩子去嘗試,在這樣的教育之下,我們如何能冀望這些孩子會願意去挑戰自己能力的極限?

另一個影響豪氣的因素,我認為是視野,或者說是經驗,當一個人看過或是經歷過的事情有限,就會容易陷入自得意滿的情境,認為沒有什麼大不了得事情,也就不會想到有什麼事情是自己可以挑戰的,就如同井底之蛙或是吹牛的青蛙一樣,自認自己沒有什麼不能的,也進而限制自己的想像空間,慢慢的就以為,自己是這個小世界的霸王,也就沒有什麼更偉大的事情可以做了,接著可能連關起門來打蚊子,都可以算是大事情了!

冒險教育,一直是西方世界的傳統,像貝登堡將軍創辦童軍活動、許多歐洲年輕人經常進行的壯遊活動、甚至是現在流行的外展教育(Outward Bound)、或者是在台灣騎著腳踏車穿梭鄉間小道進行傳教的摩門教年輕長老,這些都是青少年開始就去進行屬於他們人生的冒險,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成熟、長大、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累積更多能量,也會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心!

在中國,其實從古代的書籍中,也可以看到我們的先聖先賢們,也是自小就在從事類似的冒險活動,孔子帶著眾弟子遊遍各國,這些弟子中不乏十幾歲的青少年,最後也成就七十二賢人;詩仙李白也是在二十左右就離鄉背井,先後在峨眉山、蜀中等地遊歷,而這些旅遊的經驗,對詩仙李白來說,不也是豐富其詩作的養分,更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都在年輕的時候,就懷抱著雄心壯志,也因此成就其人生。

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如果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有過冒險、挑戰自我、跨越恐懼等等的經驗,相信再左以適性的多元智能發展,孩子將能夠勇敢的面對他們的未來,也不會在乎將他們的夢想做到最大,到那時候,相信他們真的會不一樣,他們會有屬於他們的驕傲,他們將可以睥睨一切!




體驗學習的暑期營隊: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advanture.php&menu=sv&ct_i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