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功課』風暴

原以為『功課』在課輔班結束後,就可以暫時畫上句點,孩子跟老師道別之後,接下來應該是享受親子歡樂時光、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場景)
小E 媽媽提到:『前天晚上,小E回家後我再看一次他的作業,我看到有一題錯的,跟他說。又是跟往常一樣,他很生氣的說課輔班老師看過了,不會錯了,硬是不改,態度也很不好。弄得大家很生氣。唉!』
這樣類似的場景,相信在有學齡的孩子家中並不陌生。
-------------
我們期待孩子能夠獨立、能夠把學習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也希望孩子能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不讓父母操心。
但是,我們正在做甚麼?
幫孩子安排進度;
幫孩子決定該怎麼學習,避免因成績不理想而落後;
否定孩子所做的事情,讓他更相信自己沒有能力做好;
很有效率的幫他找出錯誤,並且要求訂正。
我想,
持續這樣的慣性六年下來,我們的期待,恐怕也只能繼續『期待』而難以成真了。
我想,
如果孩子願意嘗試、願意做決定,剛開始不盡完美是過程,何不用『等待、陪伴』的心情面對呢?

有時候,我很希望孩子帶著『不完美』回到學校,
這樣,老師才會知道學生哪邊沒學好,進而調整自己的教學,不是嗎?

如果我們把問題再往前追朔一點,
孩子到底帶回來甚麼『功課』?
我想,除非少數家長會思考到這麼深層的問題,或是積極去探究其中的意義、進而與老師對話,不然,大部分的我們,就是選擇默默承受,要求孩子也告訴自己『要配合』。接下來,『功課』風暴就一幕幕上演,場景從課輔安親班、到家庭。

昨天一位六年級的孩子小W,他的作業總會有六、七樣。語文3~4樣,數學類2~3樣,認真、勤奮的W,課輔時間從不需老師提點,一樣一樣作業奮戰到底。數學是他的罩門,他依然奮力以對,毫無怨言。
昨晚W哭了,一整晚戰完一件件作業,他覺得好累,當他拿起數學,眼前複雜的複合圖形面積與周長計算,讓他徹底崩潰,啜泣。
我拍拍他的肩,沒有說話。
後來,他開始運算起來,沒有歇息。
30分鐘後,拿給我批閱,當他看到眼前的圈圈記號,再次啜泣,這次更心碎了...

艱難得寫著數學作業,小W不是第一次,他,也不是唯一的一個。
我很希望能跟老師談談孩子寫作業的困境,讓老師理解這些『功課』的功能性--很有限了。

『功課』的目的是甚麼?

『功課』給的恰如其分、合適嗎?

『功課』完成,同等於『孩子學習到了』嗎?

『功課』到底花掉孩子放學後多少的時間?(如果你精算一下,恐怕會嚇一跳喔)

透過『功課』,我的孩子學習到甚麼能力?(會不會跟我們所『期待』的目標,撘不上太大聯結,但卻耗掉全部的精力??)

教學現場的老師,我們要想一想,
守護孩子成長的我們,不能不時常反思這些問題。
周而復始,日復一日,
孩子的童年,孩子的創意
孩子自在不受框架的『長大』,
需要時間、需要養份、需要空間、需要天馬行空的想像...
而不是一堆『功課』啊!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老師說我孩子很不能專注,怎麼辦?

這兩年在親師有約中,很常聽到家長無助且憂心的跟我說:『老師說我孩子很不能專注,他建議我帶孩子去做檢查,需要的話,也許需要服藥。…』
……
一年來我認真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有些時候課程進行到一半,S的確沒辦法把目光與心思繼續放在數學課上。我會觀察當時的他,在做什麼?

畫畫,畫好多很細微的幾何線條,有些組合成建築物,有些形成需要他說明我才理解的畫面。
他可以相當不受週邊討論、提問聲的干擾,就這樣相當專注的創作。
有一次在寫學校作業過程中,他看著旁邊的透明水壺停了許久。接著,在水壺前放上不同的物品,從另一側去觀察它的影像。大約進行了20分鐘,好專心。我沒有打斷他的專注,腦海裡一直想著之前家長跟我提到老師對S的觀察『無法專注的小孩』...

『孩子無法專注』,這個定義是什麼?
我不是醫學專家,因此我沒辦法做出客觀的建議。
我也很想知道,怎樣的狀況稱為『無法專注』?
每天我們灌輸給孩子的『知識』以及要求的『作業』,孩子可以拒絕嗎?我們又真的可以接納孩子對『它』不感興趣而呈現的『不專心』嗎?

我常想,當孩子無法專注在我的課堂課程時,或許是我的課程鋪排這回做得不適合他;有時候更是他所關注的事情還沒有做好,他很想先完成它。
孩子是否專注,為何是以成人的價值觀點為標準呢?

『孩子過動、無法專注喔!』
是這樣的嗎?

我們真要想想,也要小心的『說』才是。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從 90分到100分,我們要付出多少代價?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最在乎、或是最期待孩子長成的樣貌是甚麼?
在『漢帝親職工作坊』希聖老師的提問下,我們(家長們)都陷入一陣沉思。
『希望她能自主學習』
『我希望他能有責任感』
『如果孩子能把學習當作是自己的事,那就太好了。』
『希望孩子可以善體人意、為他人著想。』
.....
希聖老師要大家思考一下,目前自己的方式,有沒有可能讓孩子走到你期待的目標?
我很喜歡這樣可以不斷反思的工作坊,
透過反思,我們會赫然發現,原來我們每天的慣性行為,對於孩子面對未來競爭、能力的養成,竟依然如此傳統、走不出框架,以及...薄弱。
=======================
(親師Line)
『老師,小S 的字體可以再要求一些嗎?我覺得他沒有用心寫,他應該可以寫得更好的。回到家,我把它擦掉重寫,他一直不高興、抱怨。』

『小E的數學有一題沒訂正清楚,我請她訂正,她直說沒有錯,還生氣。』

『老師,每天孩子從課輔班回來後,我需要再看一遍作業嗎?還有,每次看到他那不夠漂亮的的字體,該『鈎』的沒鈎,『直』的不直,有時候我會把它擦掉要求重寫,但是,又很掙扎。我該怎麼做?』

『昨天小H數學寫了10題,錯4題,我要他重寫,結果他跟我說『我不會寫』,怎會這樣?剛才明明寫的很好的?』小H有時候會這樣,突然當機似的,尤其被糾正、要求的時候。

『老師,孩子很容易粗心,解題有些潦草不用心,是不是題目做得不夠?要不買一些評量給他練習?』
=======================
每次在夜裡收到這樣的訊息,除了不捨白天辛苦工作的家長晚上還得繼續為孩子課業親自『審視』之外,最大的感觸是:孩子夜以繼日的˙在這幾本教科書打轉,怎麼培養出未來的競爭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喜歡數字,讓我們來看看...
以一個中年級孩子的周二作息而言,8個小時在學校,4~5個小時在安親班上課、寫作業溫習功課,10~11個小時交通吃飯睡覺,剩下兩個小時...等等,算到這兒,還沒說到『親子互動打鬧玩聊天』的時間喔..

以目前的做法,孩子有機會走到『自主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有創意,』...?

再回來看那僅存的兩小時。
我常想,
在數學裡,有所謂的絕對座標與相對座標。
其實,每個孩子的90分、100分也是不同的,我們總會不小心『一視同仁、統一標準』期待之。
有時候,我們太追求『零失誤』,也會擔心現在沒學好以後會更學不來。
也因此,
那僅存的兩小時,不知不覺就會繼續拿來在『教科書』中鑽研了。親子關係弄僵了,而學習效能...保留。

學習,應該有很多的可能性。
家庭教育中,就可以提供許多奠定孩子好品格、獨立自主、負責任、解決問題能力的素材。比方說:分擔家事、幫忙修理簡單的水電、簡單烹飪...

90分,沒甚麼不好,那僅存的兩小時,就留著給孩子自在探索、天馬行空吧!